MATERNAL & CHILD HEALTH
產后疾病指的是產褥期間所發(fā)生的與分娩有關的疾病,俗稱"月子病",常見的疾病有貧血、惡露不盡、子宮脫垂、尿潴留。這些疾病的引發(fā)原因是什么?產后應如何調理?飲食該如何安排?愛帝宮坐月子中心的專家為您一一講解,如何科學坐月子。
貧血

輕度貧血一般可以通過飲食來加以改善。新媽媽平時應多吃一些含鐵及葉酸較多的食物,如魚,蝦、蛋以及綠葉蔬菜、谷類。中度產后貧血是指血紅素在60-80克/升,除了注意改善飲食外,還需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服用一些藥物,嚴重貧血是指血紅素低于60克/升,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治療。
一、產后貧血的原因
1、妊娠期間就有貧血癥狀,但未能得到及時改善,分娩后不同程度的失血使貧血程度加重。
2、妊娠期間孕婦的各項血液指標都很正常,產后貧血是由于分娩時出血過多造成的。
二、產后貧血的調理
1、產前注重飲食,預防貧血
新媽媽最好從孕期就開始預防貧血,注意飲食。準媽媽在孕期如果發(fā)生貧血,可以適當服用紅棗,有助于孕期能量的攝取和鐵的補充。
為預防或減輕貧血,在早孕階段,就應該多吃豬肝湯、豆腐、水蒸蛋、蔬菜湯等,少食多餐,多吃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不是偏食、挑食。如果準媽媽的貧血特別嚴重的話,應該要及時院就診。
2、食療偏方:枸杞紅豆湯
原料:生豬骨(或羊骨、牛骨)250克,枸杞15克,紅豆30克,大棗10枚。
做法:加水適量一同煮至爛熟,調味后喝湯吃枸杞、紅棗、紅豆。
用量:每天1次,連服15-30天。
愛帝宮坐月子中心提醒:新媽媽產后發(fā)生貧血時,自身營養(yǎng)得不到補充,身體虛弱的時候,也會引起乳汁分泌不足,同時乳汁的含鐵量減少,影響寶寶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惡露不盡

胎兒娩出后,從新媽媽陰道流出的分泌物,內含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及宮頸黏液等,稱惡露。正常情況下,惡露一般在產后20天以內即可排除干凈,如果超過這段時間仍然淋漓不絕,即為"惡露不盡",一定要引起注意并及時調整,否則遷延日久會影響身體健康并引發(fā)其他疾病。
一、產后惡露不盡的原因
1、組織物的殘留
因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原因,也可因手術操作者技術不熟練,致使妊娠組織物未完全清除,導致部分組織物殘留于宮腔內。此時除了惡露不盡,還有出血量時多時少,內夾血塊,并伴有陣陣腹痛等狀況。
2、宮腔感染
因產后洗盆浴,或衛(wèi)生巾不潔,或產后未滿月即行房事,也可因手術操作者消毒不嚴密等原因致使宮腔感染。此時惡露有臭味,腹部有壓痛,并伴有發(fā)熱,查血象可見白細胞總數升高。
3、宮縮乏力
因產后未能很好休息,或平素身體虛弱多病,或分娩時間過長,耗升氣血,致使宮縮乏力,惡露不絕。
二、產后惡露不盡的調理
1、分娩后每日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正常的惡露,應無臭味但帶有血腥味,如果發(fā)現有臭味,則可能是子宮內有胎物殘留,應立即治療。
2、定期測量子宮收縮度,如果發(fā)現收縮差,應該找醫(yī)生開服宮縮劑。
3、保持陰道清潔。因有惡露排出,媽媽應勤換衛(wèi)生巾,保持清爽,最好暫時禁止行房事,避免受感染。
4、產后惡露不絕,若懷疑有胎盤殘留,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治療。
三、產前產后預防惡露不盡
1、分娩前積極治療各種妊娠病,如妊娠高血壓疾病、貧血、陰道炎等。
2、對胎膜早破、產程長者,給予抗菌素預防感染。
3、分娩后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全,如有殘留者及時處理。
愛帝宮月子專家提醒:如果血性惡露持續(xù)兩周以上,量多,可能是胎盤付著處復原不良或有胎盤胎膜殘留。如果分娩1個月后惡露不凈,同時伴有臭穢味或腐臭味,或伴有腹痛、發(fā)熱,則可能是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有感染。
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征。
一、產后子宮脫垂的原因
1、分娩時產道過度伸展,支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韌帶、筋膜、肌肉發(fā)生損傷和撕裂;宮口未開全即向下屏氣用力;難產、急產、滯產等導致盆底組織損傷;提肛肌及會陰體裂傷,裂傷后還未能及時縫合,產后保健又不理想等,是子宮脫垂的常見原因。
2、分娩后未能很好保護會陰,產后未能及時修復,導致子宮的支持組織松弛或撕裂,從而為子宮脫垂創(chuàng)造了條件。
3、新媽媽原來體質就虛弱,產后由于經常咳嗽、便秘,腹壓增加而引起。此外,產后過早活動,尤其是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如提拉重物,長時間蹲位、立位等,這些是女性患子宮脫垂的最主要病因。
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新媽媽應注意產時和產褥期衛(wèi)生。分娩時,新媽媽一定要做到不過早和不過度用力。
2、分娩后,應充分休息,經常改變臥姿,注意營養(yǎng),體質虛弱的媽媽更要注意調理,積極進行體操運動以鍛煉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避免過早和過度操持家務與體力勞動,最好是站著或坐著,避免蹲位干活,如蹲著洗尿布或擇菜。
3、產后更應防止便秘或咳嗽,因為這些都能增加腹腔內壓,使盆底組織承受更大的壓力,而容易產生子宮脫垂。
愛帝宮坐月子專家提醒:運動療法治療產后子宮脫垂
新媽媽坐月子期間應盡量躺著休息,有空多練習陰道及肛門四周的肌肉的收縮、放松練習,可有效預防產后漏尿及子宮脫垂。具體可做以下運動:
縮肛運動:用盆底肌肉收縮法將肛門向上收縮,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縮肛門那樣,每天做數次,每次收縮10~20下。
臀部抬高運動:平臥床上,兩腳踏起,緊貼臀部,兩手臂平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用腰部力量將臀部抬高與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加次數。
尿潴留

一般新媽媽在產后4-6小時內就能自己排尿,如果產后6小時以上不能自動排尿,而且膀胱脹滿,則成為尿潴留。
一、產后尿潴留的原因
1、分娩時胎兒頭部壓迫膀胱,使膀胱粘膜充血水腫,尤其尿道內口水腫造成排尿困難。
2、產后膀胱肌肉收縮能力差,無力將尿液排出。
3、產后腹部肌肉松弛,膀胱容量增大,媽媽對尿脹不敏感。
4、會陰傷口的疼痛抑制了排尿。
二、從日常生活做起
1、如不適應臥位排尿,可改變體位,采取自己便利的排尿體位。如可以取床上半臥位或者坐位排尿。
2、用溫水熱敷外陰,或者用熱蒸汽蒸熏外陰,由此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誘導排尿反射。也可利用流水聲(碗盆等容器倒水而產生嗶嗶水流聲)誘導排尿。
3、用熱水袋外敷膀胱位置(下腹部正中位置),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加速膀胱與尿道的水腫,增進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
4、可使用針灸療法,針刺關元、中極、氣海、陰陵泉等穴位。
5、在嚴密消毒下進行導尿,持續(xù)開放24小時,然后夾住導尿管每4小時開放1次,48小時拔除,一般都能恢復排尿功能。
三、中醫(yī)治療
患者平臥,治療者站在患者左側,用右手拇指垂直下壓"氣海穴"(臍下1.5寸,或臍眼下量二橫指),先輕后重,按5~15分鐘,同時配合左手掌在其下腹部輕輕按摩。當患者有下腹發(fā)脹感并出現尿意即可停止。如潴留尿多,癥狀明顯時,按壓強度、時間可靈活掌握。
四、飲食調理
菠菜芹菜粥:大米100克,芹菜250克,菠菜250克。將菠菜、芹菜洗凈后切段;大米淘洗趕緊煮成粥,加入芹菜、菠菜,煮10分鐘即成。
相關推薦
相關詞條
10
11
12
13
14
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