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產褥期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為急性乳腺炎,常發(fā)生于產后3~4周的哺乳期媽媽,所以又稱為哺乳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糖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經乳頭的裂口或血性感染所致。那么引起產后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產后乳腺炎的媽媽們要如何應對呢?
哺乳期淤乳引起的急性乳腺炎早期要積極治療。在炎癥早期發(fā)現(xiàn),并積極處理,很少會發(fā)展到嚴重的全身癥狀或者乳腺膿腫的地步。
1.在乳腺炎早期,如果覺得某個方向乳房脹痛特別明顯,說明有可能存在乳汁淤積,就要多按摩這個方向。
3.如果炎癥進一步發(fā)展,紅腫明顯,我們可以通過外敷加上口服抗生素的辦法。如果不存在過敏,抗生素最好選用青霉素或頭孢類,這類藥物在哺乳期使用時安全的,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4.如果進一步形成膿腫,輕度膿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排出,但如果是重度且范圍較大的膿腫則需要穿刺或者手術切開排膿的方式治療了。
▲產后乳腺炎的原因
1.乳汁淤積,排乳不暢是產后乳腺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
有些新媽媽的乳頭發(fā)育不良,如乳頭內陷,也有礙哺乳的進行。很多時候,新媽媽如果脹奶時間長,沒有及時喂給寶寶或排空,積存在乳房里的乳汁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天然場所。
2.新媽媽飲食不當。
如果新媽媽最近大吃特吃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導致乳汁中油膩物質的含量也隨之增高,母乳就變得厚重而容易凝結成塊,堵住乳管。這種情況下,往往能夠從乳頭擠出一塊牙膏狀的物質。
3.喂奶姿勢不對。
銜乳或抱寶寶姿勢不對,寶寶在吸奶的時候往往會咬傷媽媽的乳頭(乳頭皮膚表皮薄弱易損),這樣外界的細菌或者寶寶嘴巴里的菌群就會順著破了的傷口侵入,而此時乳房里還有淤積的乳汁(因為疼痛而減少喂奶所導致的),細菌自然就在里面繁衍。于是,乳房就出現(xiàn)了急性的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炎如何應對
哺乳期淤乳引起的急性乳腺炎早期要積極治療。在炎癥早期發(fā)現(xiàn),并積極處理,很少會發(fā)展到嚴重的全身癥狀或者乳腺膿腫的地步。
1.在乳腺炎早期,如果覺得某個方向乳房脹痛特別明顯,說明有可能存在乳汁淤積,就要多按摩這個方向。
2.但如果表面皮膚已經出現(xiàn)了明顯的紅腫熱痛的炎癥反應,千萬不要熱敷。這時熱敷會加速炎癥擴散到更廣更深的范圍。
3.如果炎癥進一步發(fā)展,紅腫明顯,我們可以通過外敷加上口服抗生素的辦法。如果不存在過敏,抗生素最好選用青霉素或頭孢類,這類藥物在哺乳期使用時安全的,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4.如果進一步形成膿腫,輕度膿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排出,但如果是重度且范圍較大的膿腫則需要穿刺或者手術切開排膿的方式治療了。
5.新媽媽要記住,如果乳房有硬塊,紅腫熱痛,體溫超過38.5℃,這樣的狀況持續(xù)一天,就需要就醫(yī)尋求專業(yè)幫助了。
相關推薦
相關詞條
10
11
12
13
14
16
18